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想素质和思政理论课教学能力,8月20日-23日,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杰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行40余人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此次活动以学习红旗渠精神为主线,学院教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前往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等地,亲身感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学院教师在红旗渠分水闸前合影
“一渠绕青山,精神天下传”。红旗渠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施工时间将近十年,被称为“人工天河”。8月20日,学院教师首先乘车到达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以红旗渠修筑的历史背景、修筑过程及红旗渠的塑造和传承为主要内容,通过当年修渠时的历史图片、珍贵文物、文献资料等,讲述了林县人民“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五部分的历史。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了修筑红旗渠的真实状况,也真实再现了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在红旗渠纪念馆中,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林州人民不畏艰难困苦开渠饮水的始末,重点介绍了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
学院教师在红旗渠纪念馆听取讲解
21日,教师成员到达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开展现场教学。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在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共有81名年轻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踏遍青山、号角嘹亮、推独轮车等英雄形象却凝固为雕像,融入了太行红岩。教师们沿着悬崖峭壁上蜿蜒崎岖的山路,自山脚出发向上攀登,现场感受了当年工程建设的艰辛以及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英雄壮举。
学院教师在青年洞实地参观学习
22日,教师成员前往石板岩镇参观了扁担精神纪念馆和谷文昌生平纪念展。石板岩镇因辖区山中多板岩,可取石板得名。石板岩供销社干部在地形崎岖的山村,依靠扁担上山送货,用一根小小的扁担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逐渐凝聚成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通过讲解员细心的讲解,在此参观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石板岩供销社的干部职工身上看到了他们创造、发扬扁担精神的艰苦卓绝,看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身影。扁担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林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又走进了谷文昌生平纪念展。馆内通过图文资料详细展示了谷文昌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了谷文昌在东山县任职的十四年间,与县委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全县人民治风沙、抗旱涝、施德政、暖民心的感人事迹,再现了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光辉一生。
教师到扁担纪念馆学习
岁月流逝、精神赓续。在为期四天的研修学习中,教师们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悟,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从而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意义有了更加深刻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时至今日,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红旗渠的实地学习让我们明确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全体教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素养得到了洗礼,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而进一步增强做好今后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一堂深刻的党性教育课程,教师们一致表示,不仅要学习和感悟红旗渠精神,也要践行好红旗渠精神,更要将其融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将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