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则立德,强化教师思想和纪律教育
开展专题学习,深化思想认识。9月7日,学院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理论学习,班子成员围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内容进行汇报,教育广大教师要在教育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责任担当。9月10日,学院组织全院教工观看《习近平的教师情》专题片,包括专任教师、博士后、教辅岗等共有179名老师参与学习,把学习贯彻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组织专题讨论,加强纪律教育。9月9日,学院召开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为主题的教师节座谈会。学院领导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围绕依法治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等几个方面对新进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大学习。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协会理事长王殊轶介绍了协会总体工作,组织大家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青年教师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坚守师德底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课堂育德,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内化培育功能。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进好“第一课堂”的关键。一方面,学院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始终,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认真安排部署学院新进教工、新聘班主任等重点群体的培训工作,增强专业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把专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用人格引领人格。另一方面,结合讲座、沙龙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常学常新,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9月13日,生物医学工程党支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举办以“‘工匠精神’思政微课制作”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旨在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9月30日,举办医工交叉科研创新沙龙,资深教师分享热点医工交叉科研问题,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各专业及研究团队中青年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外化践行功能。“第二课堂”主要围绕教学目标,以践行价值观为主要特征,在实践中将价值观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9月9日,学院组织新进教师集体参观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进行入职宣誓和师德承诺仪式,激励广大教师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学校归属感,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社会课堂”的补充拓展功能。充分发挥党建联盟的平台作用,结合中心合作,不断丰富党建联建内涵,依托学院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医工交叉发展战略优势等,推进多方合作,拓展教师专业视野,共促事业发展。9月1日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赴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参观学习,通过学习航天工作者不懈奋斗的钻研精神鼓励教师勇攀高峰。9月16日,学院联合校附属市东医院举行“‘进博先锋’进校园,医路护航践使命”的党建联建急救主题实践活动,学院专业教师与联建单位工作开展学习和演示,在交流中拓展丰富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
三、典型树德,加强教师榜样和模范宣传
持续学习优秀的事迹案例。搜集整理国家、上海市有感染力、感召力的师德感人故事,教师以党支部、系(所)为单位,组织学习优秀的事迹案例。9月8日下午,学院召开新学期全院大会,在师德师风宣传教育环节,全体教职工共同观看了宣传片《初心如炬》,认真学习上海市劳模的故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使学院教师自觉以榜样为标准,见贤思齐。
持续挖掘身边的模范典型。结合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等工作,深入挖掘不同岗位教职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典型事迹,开展多层次的优秀教师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学院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形成学院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9月15日,以学院中心组学习为契机,崔海坡、高武、赵琪老师分享科研经历、工作经历和抗疫经历等,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敬业精神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生动彰显了学院教师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